近日,我院陳紅漢教授團隊平宏偉教授在國際地學領域頂級期刊《Geology》發表了題為《Overpressure release: Fluid inclusion evidence for a new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heavy oil》的研究成果,探討了超壓演化過程油組分和成熟度變化bbin体育在线注册,證實古超壓釋放導致的極性組分析出是稠油形成的一種新機制。
沉積盆地內廣泛發育超壓,前人研究多聚焦于超壓對油氣成藏的控制,然而,超壓演化過程對原油組分的影響還不清楚,揭示兩者關系對理解常規儲層、盆地深層乃至烴源巖內烴類流體組分演化和運聚規律意義重大。
針對上述科學問題,陳紅漢教授研究團隊以中國東部渤海灣盆地東濮凹陷PS18-1井特稠頁巖油為例,基于詳細的成巖序次bbin体育在线注册、單包裹體熒光光譜以及單期次油包裹體分子成分約束的源巖層系內烴類流體活動壓力、溫度和組分演化史重構,揭示了伴隨強烈的增壓和泄壓演化過程bbin体育在线注册,油包裹體熒光顏色經歷了橙黃色-淺黃色-不發熒光bbin体育在线注册、油質由重-輕-重的演化過程,但古油源和熱成熟度卻未發生變化,且熱成熟度明顯高于現今稠油和泥巖抽提物。認為早期橙黃色熒光油和晚期不發熒光稠油應為同一期油在不同演化階段的產物,結合油充注時間和壓力演化,提出并證實晚漸新世構造抬升導致了早期來自深部的正常頁巖油藏(捕獲為橙黃色熒光油包裹體)經歷了強烈的超壓釋放,原油中極性組分析出并滯留在原地(捕獲為褐色-不發熒光油包裹體),而伴隨壓力釋放富含飽和烴的原油則發生再次運移bbin体育在线注册bbin体育在线注册。
強烈超壓釋放導致的極性組分析出是控制原油組分變化的不可忽視的因素,對理解烴類初次運移組分分餾、非常規頁巖系統瀝青和稠油分布以及深部非生物降解成因稠油的形成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該研究成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572118)和中石油創新基金(2019D-5007–0105)項目聯合資助。
論文信息:
Title: Overpressure release: Fluid inclusion evidence for a new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heavy oil
Authors: Hongwei Ping*, Chunquan Li, Honghan Chen, Simon C. George, Se Gong
Source: Geology, Vol 48,No. 8,P803-807.
DOI: 10.1130/G47227.1
Published: August 2020
論文鏈接:
https://pubs.geoscienceworld.org/gsa/geology/article/48/8/803/586490/Overpressure-release-Fluid-inclusion-evidence-for